耳中常闻逆耳之言,心中常有拂心之事,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。若言言悦耳,事事快 心,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。
【一语】
不爽定律。
【原文】
耳中常闻逆耳之言,心中常有拂心之事,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。若言言悦耳,事事快
心,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。
【注释】
①逆耳:刺耳,使人听了不高兴的话。
②拂心:不称心,违背心意。
③砥石:一种磨刀石,引申为磨炼、锻炼。
④言言:句句。
⑤鸩毒:鸩是传说中一种有毒的鸟,羽毛有剧毒,用它的羽毛泡的酒,饮后必死,这种酒就叫做鸩
酒,古人常将毒药和毒酒等泛称为“鸩毒”。
【译文】
常常能听到些不中听的话,经常能遇到些不如意的事,这才是精
进道德的磨石。反之,听到的永远是甜言蜜语,事事称心如意,那就
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剧毒中了。
【评析】
耳中经常能听到一些刺耳的忠告,心中经常能想些不顺心的事情,这才是增进道德修养的磨刀石。如
果听到的句句话都是好听的话,想起来的每件事都称心如意,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都毒害了!
《孔子家语》中说道:“良药苦口而利于病,忠言逆耳而利于行。”这句话人们时常提起,道理也显而
易见。忠言往往听着很难听,但却很有价值。要有所作为必须先要敢于经历品格的磨炼,并且要善于听取
不同意见,勇于克服种种困难才行。假如一个人听到金玉良言感到逆耳和厌倦,甚至拂袖而去,不仅完全
辜负了对方劝诫的美意,而且也难以反省发现自己言行的缺点,也就难以督促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。听见
逆耳的忠言绝对不能气恼,听见他人的夸奖也不能得意洋洋,否则就会无形中削弱了发奋上进的精神,容
易沉湎在自我陶醉的深渊之中。这就如同把自己浸在毒酒中,毁掉了自己的前程,即使活着也丧失了生命
的意义。
【嚼嚼】
我将其命名为“不爽定律”
:凡是让你爽的对你都有害,比如甜
言蜜语、称心如意、顺风顺水;凡是让你不爽的对你都有益,比如逆
耳忠言、事事不顺。这就是让大多数人很不爽的“不爽定律”。
“不爽定律”的正确性在于,它的确可以让人精进;而错误的地
方则在于,过度遵从它,则会让我们失去对人生美好意义的探索,并
失去信心。所以,它是把双刃剑,你要先有自知之明,才可以遵循
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