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凡四训 立命之学 云谷曰:“岂惟科第哉。世间享千金之产者,定是千金人物;享百金之产者,定是百 金人物;应饿死者,定是饿死人物;天不过因材而笃,几曾加纤毫意思。即如生子,有百 世之德者,定有百世子孙保之;有十世之德者,定有十世子孙保之;有三世二世之德者,定 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;其斩焉无后者,德至薄也。” 云谷禅师说: “岂止科举功名如此,其他事情也如此。这个世上 能够拥有千金产业的,一定是享有千金福报的人;拥有百金产业的, 肯定是享有百金福报的人;应该饿死的,一......
了凡四训 立命之学 余追省良久,曰:“不应也。科第中人,有福相,余福薄,又不能积功累行,以基厚 福;兼不耐烦剧,不能容人;时或以才智盖人,直心直行,轻言妄谈。凡此皆薄福之相也, 岂宜科第哉。” 我反省了许久,说: “我不应该得功名,也不应该有儿子。因为 有功名的人都有福相。但我福薄,又不能修行积德,建立厚福的根 基;又不能忍受琐碎繁杂的事情,也不能宽容......
了凡四训 立命之学 余进曰:“孟子言:求则得之。是求在我者也。道德仁义可以力求;功名富贵, 如何求得?” 云谷曰:“孟子之言不错,汝自错解耳。汝不见六祖说: 我进一步说: “孟子说,求取的就能得到。这是说求取那些可以 由我做主的东西。所以道德与仁义可以努力求取,但功名富贵怎么求 取呢?”云谷禅师说: “孟子的话并没错......
了凡四训 立命之学 曰:“命由我作,福自己求。诗书所称,的为明训。我教典中说:‘求富贵得富贵, 求男女得男女,求长寿得长寿。’夫妄语乃释迦大戒[9],诸佛菩萨,岂诳语欺人?” 云谷禅师回答: “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设定的,福也要向自 己求。这是诗书中所说的,确实是至理名言。我们佛教经典中说:求 富贵的就能得到富贵,求儿女的就能得到儿......
了凡四训 立命之学 问其故? 曰:“人未能无心,终为阴阳所缚,安得无数?但惟凡人有数;极善之人,数固拘 他不定;极恶之人,数亦拘他不定。汝二十年来,被他算定,不曾转动一毫,岂非是凡 夫? 他回答: “人不可能没有妄想之心,于是终究被天地束缚,怎么 能没有定数呢?但只是凡夫俗子有定数;极善的人,定数本就无法拘 束他;极恶的人,定数也仍然无法拘束他。......
了凡四训 立命之学 贡入燕都,留京一年,终日静坐,不阅文字。巳归,游南雍,未入监,先访云谷会禅 师于栖霞山中,对坐一室,凡三昼夜不瞑目。 我当选贡生后,就在京城的国子监读书。我在京城待了一年,每 天都静坐不动,也不读书。己巳年(1569)我回到南京,在进南京国 子监之前,我先去栖霞山拜访了得道高僧......
了凡四训 立命之学 后余在慈云寺,遇一老者,修髯伟貌,飘飘若仙,余敬礼之。语余曰:“子仕路中人 也,明年即进学,何不读书?” 后来在慈云寺,我遇到一位老人,相貌非凡,长须飘飘,如同神 仙,我对他很是恭敬,并以礼相待。老人问我: “你应是官场中人, 明年就可以考中秀才,现在为何不读书呢?......
了凡四训 立命之学 余童年丧父,老母命弃举业学医,谓可以养生,可以济人,且习一艺以成名,尔父夙 心也。 我很小的时候,父亲就去世了,母亲要我放弃考取功名的学业而 去学医,说学医既能养活自己,也可以帮助他人。而且,精通一门手 艺并因此成名,这也是父亲从前的心愿。...